地震時房屋一直晃好可怕?
「私有建築物耐震弱層補強」你可能需要!
台灣地震頻繁,從過往經驗可知,建物結構無法抵抗地震而倒塌,是造成嚴重震災的因素之一;因此補強建築物的耐震性,是抗震減災的首道防線。為此,內政部營建署推出 「私有建築物耐震補強」補助,不僅可以提升住宅耐震力,也為民眾的生命安全、財產做把關。究竟私有建築物耐震弱層補強是什麼?
耐震補強是什麼?為何需要耐震補強?
所謂的「耐震補強」,是指當既有建築物的耐震能力不足時,考量該建物的使用性與經濟性,並視其耐震需求,以「強度補強」、「韌性補強」或「綜合補強」的原則,配合適當補強工法(增加補強構件或降低建築物重量),來加強建築物的耐震能力。
由於台灣地處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,地震極為頻繁;加上民國86年以前興建的老舊建物,耐震設計標準較低,有耐震能力不足的疑慮,而地震又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與瞬發性,採取耐震補強,是相對符合時間與金錢成本的選擇。
私有建築物耐震弱層補強是什麼?
內政部營建署除了針對公有建物(如校園)進行耐震補強之外,也推出方案私有建物耐震補強,全面執行建物快篩、耐震評估、補強及重建。
鑑於一般實施都更拆除重建或完整補強,需要漫長的溝通規畫期,為防範隨時可能發生的地震,以及考慮居民搬遷安置等問題,因此先進行耐震階段性補強。